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568|回复: 6

[综合] 失控的输液,你不知道的一面,医生变屠夫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3-1 10:50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每次去医院看病,是个非常小的感冒,医生都要叫输液!3 r' I/ L: c6 G  W( C
            - _* a% U0 ~% c% V9 v9 C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对医生来说:滴滴都是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2 B" ^' {% G  U9 ~7 G) J* @' |2 g: v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对患者来说:滴滴都是
  _6 ]" n5 ]# D- x' D
( P/ i& J7 j" o8 k/ |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输的不是液,是命!/ ?! n4 `2 p; @% \' K" _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# s+ S2 @0 l0 K+ b- }3 ~" g8 V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& g5 [: k6 H; @6 S, X, E
# u3 Q, o: A6 @6 W- {  H
       引子: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,相当于当时13亿人每人输了8瓶,表面上看,我国医疗行业蓬勃发展,作为医疗行业的一个缩影,代表着我国医疗事业的普及。可问题是,随着深入的思考,让人不止地打着冷颤——医疗行业的混乱,由此,可见一斑。在某医院输液室。由于这家医院并非三级甲等医院,名气比较小,所以患者相对少一点。与门可罗雀的其他科室相比,输液室显然是“黄金地段”,短短一小时记者两次看到了搬运工搬来数箱输液器,问了几名患者,患者都表示,输液好的快,很贵,但当问及副作用及身体承受能力时,所有受访者均表示:医生没说。(以上内容来自都市快报)* ]% c4 v( m4 \' [7 Z2 w& m, ?5 A( A

4 O" U  _; v! z1 ~' h" @% [  我读到这里时,我还以为是李幺傻的暗访手记,但很悲剧地看到,居然不是。
- L8 y$ ~) E9 I; u1 Z1 v: z  
1 Q; W# e) g! R$ G& G% b  国际惯例是“能吃药不打针,能打针不输液”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。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的警示,两岁以下的小孩,原则上不适用抗感冒药。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,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。回看中国,世卫的原则早已被颠覆,在各方面利益的驱动下,中国成为了世界的“输液大国”,在输液搭起来的一个收费平台,拉动了相关产业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,任何对输液产品的改进,哪怕换一个针头,或者软管的材料都意味着上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!  S4 ^, R1 q" d) z
  
9 w: L" t; L# {; i: H  l0 B, P0 W  对104亿这个数字,各方面对此看法各异,多的估至115亿,而卫生部官员则表示104亿过大,真实产量大约80亿瓶,这个数字来源于医院的可能性大,而通常医院的数字要比企业的准,但无论是115还是80,这个数都是震惊的。
# X9 `! I4 W+ J8 D: J0 o对输液的危害认识不清# x3 x5 s9 g' a+ I
屡屡发生悲剧2010年11月,5岁的患儿夏臣森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出异常,抢救无效死亡,后经调查,输液异常很可能因为药物配伍禁忌引起——两种药物不可同时加入。在某药监局的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:09年这个中心接到1万多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,静脉给药占到了84.8%,若抢救不及时或者不当,则致命。这个数据只是冰山一角,因为担心医疗纠纷和声誉受损,医院往往不愿意将情况上报。( d4 u; J* @$ q# e" }
  $ \& @) x7 B( H6 s9 h
  事实上,医药界有着普遍共识,药物直接进入血管输液这种方式风险极大。与单纯的生理盐水或糖水相比,一些治疗性输液产品可能蕴含着更大风险。2006年的欣弗事件是其中的典型,这种治疗性输液制品造成了11民患者死亡,后经国家药监局认定该药未按当初批准工艺生产,但该药事实上就不应该批准为输液制品。3 V6 k6 h; k# g! S3 a4 |5 a
  1 A4 c9 p# \; L7 f/ j
  此外以“安全”著称的中药,在制成输液产品后,也经常成为**,如双黄连,鱼腥草,莪术油。然而,对于中国大部分患者,没有人告诉他们:输液很危险。但人们的观念中只有一个:输液好的快。 ! x; E2 a0 c! s: d; g9 d

/ U* ?" k9 [2 b缘何成了催命符?
# K+ U/ Q' k3 h; {; Y6 p+ U' p' S6 Z    “利”字当头,医生变屠夫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追逐利益时,造成了今天的“以药养医”机制,被普遍认为是输液过度的制度性因素。将医院行政化管理,作为医院,给病人输液的目的不在输液本身,而是在于联合用药,2001年的时候已经极少有单纯的糖水,盐水。在大量的输液中,不仅药费是医院借以牟利的工具,还可以收观察费,注射费,床位费等。& m% c! H+ W: s8 h* ^
  
! s4 v% p, z7 U5 Y' e  不仅如此,在医院中,输液与药品回扣和奖金提成直接相关,对医生而言,输液很少是单纯输一种药品,大多多种药物联合使用,甚至大剂量使用抗菌素,当然后者的回扣自然会很高;对于护士而言,奖金与输液次数挂钩,护士当然希望医生多开输液,甚至多开剂量。在现在环境下,如果限制输液,一些医生已经不会用药了。
+ O* c$ I$ \3 p( L/ k8 ^# H6 P: j  
0 G( F, n' w/ x" x+ u* O3 Y) V  输不输液谁说了算?企业生产多少瓶(输液),医务人员就得用多少瓶,老百姓就得输多少瓶。输液滥用本身就是医务人员违反用药原则的结果,而医院管理层和卫生、药监、医保等部门的不作为又纵容了此种现象的蔓延。. C" [2 ?! t: S5 [# `8 e( Z. H
  , I+ ~# H8 z. }* ^- f
  在此来看,输液泛滥背后,还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因素——临床药师岗位的缺失。在美国,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了临床药师制度,以监督医生合理用药。而我国这一制度仍在探索中,如果该制度能成功建立,将会有效控制输液的滥用。中国以前的医疗体制中,原本有“药剂师”这一重要岗位,其主要职责是对用药安全进行把关。如果医生开出不安全、不科学的输液方,那么“药剂师”审核时就可以退还处方,实际起的就是临床药师的把关作用。然而,上世纪90年代,医院的“药剂师”变成“执业药师”,其原来的职能不复存在。于是,中国医院极少再看到药房因用药安全问题退处方现象。当前医院的药师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“搬运工”,主要是保证医院的药品供应,离国外临床药师的职业定位差得很远。
# E, a3 y+ G& D. Q& X% Q
% Y% @8 l/ j0 g1 A$ x5 R, i# ]- T# ^6 W, K& b

6 \  r! P0 p. v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×
发表于 2011-3-1 11:44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医生骗钱,输液护士不负责。唉~~- `2 b- I1 H0 b2 f
还好以前在医院上班的时候,护士MM些都很负责,有点点错,都要来找药房麻烦~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3-1 16:40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水菱了了ヽ 的帖子' c2 i0 T2 I6 l1 K; G, l" d

; O5 s$ P7 u: j( b4 f  l/ `- b哎 现在就是这么起的5 t# T" u8 y$ g: W" o1 x
越小的地方的医院 越欺人太盛!
7 L# y4 X+ p' P$ X7 f0 _+ \0 s) L护士态度就越来越瞥!) [2 i. H9 s3 }, a) {. T; G$ [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3-1 16:41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
+ O8 g& R& H; a# f! l& t6 c就是就是% S+ b0 H2 L) H
现在  x. s4 @0 |( f9 }  Q5 t
一个小感冒- T" n& A# \% H, z
就要输水·······) f8 b! T+ S  i0 ]: p/ X' J% w2 m/ x
输液~~~~~!!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3-1 17:14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nealand 的帖子1 o5 |  [8 J0 w% T$ l& _; ?

, U( D$ X6 u5 b' T2 S小医院都是靠暴利生活嘛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3-1 22:13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长此以往……& A/ W7 ]* M. J
你懂的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3-2 09:15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英雄 的帖子: X! L3 B$ M) H' k; L, B* S* o

2 g/ L( i. J+ A/ j/ }就是   就是······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四川论坛

GMT+8, 2025-2-10 21:43 , Processed in 0.061012 second(s), 14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